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评论

新能源车真的能减少碳排放吗?还是资本的一场骗局?

2022-09-11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考虑到电网60%是煤电,那毛估一下全换成电车、电飞机、电轮船才减了4%?得等猴年马月时才能减10%

  那为啥咱们还天天说新能源车呢? 好像说的新能源车就是碳排放的大局一样? 这是不是宣传上的一个误导?

  电能: 能电动化的,要电动化。氢能: 重卡、工业等一些不太适合电的,用氢能。能源网络: 电网要从现在的「源-网-荷」结构转变为「源-网-荷-储」的结构[2],储能将贯穿整个电力系统。

  先从电力清洁化讲起。现在电力主要还是煤电,要想清洁化就要转变为风电与光伏。用煤发电,用多少煤是由人决定,控制煤的用量就可以很大程度消除波动性。风电光伏,风力与光照是由老天爷决定的,波动性是不可避免的[3],所以就需要不同时间尺度的储能手段。

  抽水蓄能: 当前主力,未来稳定发展。受地理条件限制大。电化学储能: 成本进入可行区,将快速发展。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功能灵活丰富。其它储能: 技术尚未进入成熟期,或规模较小,或不太适合电力储能。

  是挺好,2000-2020年,全球装机容量的90.3%都是抽水蓄能[4],可以说是当打之年、主力中的主力。不仅当前是主力,未来也会快速发展。

  指出[5]:2025年比十三五翻一番,达6200万千瓦以上;2030年再翻一番,达到1.2亿千瓦左右。

  祖国山河再壮阔,适合建抽水蓄能电站的地点总是有限的。风力强、光伏强的地方,附近不一定能建抽水蓄能电站(个人猜测:往往不能)。智能电网不仅需要低频的储能,还需要高频的储能。

  看下面这个图,纵坐标是储能时长、横坐标是储能容量。电化学储能与抽水蓄能完美配合,在受地理限制的地方,电化学储能与尚不成熟的氢储能完美配合[6]。

  既然电化学储能如此重要,那咱们就发展锂电池,也没必要费劲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吧?毕竟,汽车的碳排放只占零头,电力与工业能源清洁化才是大头!

  如果你是政策制定者,站在2010年的时间点上,怎么凭空整出一个锂电池产业出来?具体来说,你怎么变出一个比松下、比LG还牛逼的宁德时代来?

  砸线,也需要艺术,需要找到效率最高的切入点,实现「扶上马、送一程、之后就靠你自己」的四两拨千斤效果。

  管理规范:主机厂的增值税、购置税、企业所得税、五险一金都交全,这样的行业很少见。研发体系:这里借 @一苒 一张图[7],汽车工业每4.1年的研发投入,就消耗完自己的企业价值;而其他行业平均是20年,零售行业更是高达36年。

  显而易见地,政策制定者选定了汽车行业作为突破口,也获得了预期的成果。锂离子电池的成本以不可思议地速度下降:2010-2020 年,锂电池组价格稳定下降,平均每年降价19.4%。

  当锂电池成本降低到一个阈值的时候,它的爆发就不可避免了:2016-2020年的新增装机结构中,电化学储能已成了主力。

  所以,我们来缕一下线条:发展新能源车 → 降低电化学储能成本 → 储能体系大发展 → 光伏风能进一步发展 → 绿氢制取&商用车电动化 → 氢储能发展与电化学储能构成完整的储能体系→ 碳中和。

  整个碳中和大业,始于乘用车电动化(锂电池)、终于商用车电动化(氢燃料电池),恰好汽车行业也是管理最规范(补贴效率最高)、研发体系最完整(研发有确定性)的行业。

  如果你是政策制定者与资本持有者,你会选择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切入点吗? 现在,你还觉得这是资本的一场骗局吗?

  如果你还是想说一说占比10%的事,咱们还是得拿发展的眼光来看。现在只占10%,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会提高,将来乘用车保有量的趋势是这样的[8]:

  随着经济发展,货运量也会持续增加,对应的就是商用车、轮船、铁路的碳排放,趋势是这样的[8]:

  现在是10%,将来就是30%。在碳减排本来就很难的背景下,凭空又多出的20%,这就让碳中和遥遥无期了。所以,就算只拿交通领域单独说事,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是迫在眉睫的!

本文地址:http://www.zibocpa.cn/qichepinglun/2022/xnyczdnjstpfm_hszbdycpj__43115.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