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推选

永不停歇的“南通心、小海心”香港“纺织大王”方铿先生逝世

2022-09-17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8月29日,被誉为“纺织大王”的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前主席方铿逝世,终年83岁。方铿是江苏南通人,其父亲是创立肇丰针织厂的方肇周,其家族为上海的纺织世家,被称为纺织界“四大家族”之一。因为方铿先生在南通经济建设、社会公益福利事业和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2004年9月,他被授予南通市“荣誉市民”称号。

  20世纪80年代,自幼随父到上海学做生意、后来在香港创立肇丰针织有限公司的通籍港商方肇周先生,回到阔别40余年的家乡。从师范专业毕业的他,深受张謇先生“父教育,母实业”和“民智兮,国强”的影响,也看到了家乡教育事业与时代发展间的巨大差距。从那时起,赤诚爱乡的方老先生对家乡的教育与经济发展倾注了款款深情:慨赠整套棉纺设备及宽幅织机,建成朝阳纱厂;感于培原母校校舍残旧失修,捐资改建成教育、教学整体设施一流的小海小学;创立朝阳教育奖励基金会……

  父亲方肇周先生辞世后,其子方铿始终秉持先父遗志,先后捐资4000多万元人民币在家乡兴办教育事业,完成了小海小学改造项目,创办了设施一流的小海中学,捐资建成启东善成小学。小海中学教学楼定名时,家乡人民要求以方氏命名,方铿婉言辞谢,选定“育才楼”之名。

  小海中学的校训“方正”二字,正是为了纪念方铿先生的善举。了解相关情况的崇川区名师培养导师团团长严清回忆道:当年方铿在与小海中学时任校长朱仪文谈小海中学办学目标的时候就提出:“要办好学校,培养与世界接轨的,能精通英文,熟悉计算机,能参与世界竞争的人才。”

  这段话,现在已成为小海中学每位教师最熟悉的话。方氏父子就是希望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具有乡土情怀的中国人。他们希望从小海走出去的人,能到世界打拼,但是内心深处永远记着自己是小海人,要为家乡争光。

  方氏家族30多年中对南通的无私捐赠,为南通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通港两地交往打下了坚实基础。

  小海中学目前已经成为我市主城区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学校之一,学校广泛搭建课程实施平台: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开设学习韩国语、泰国语、意大利语的外语学堂,成立美术、击剑特长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课程开展形式,引领学生综合素质多元化发展。

  2005年,在方铿先生的倡议和大力支持下,众多南通乡贤积极响应,香港南通同乡会成立,杨耀忠担任创会会长。在杨耀忠积极推动争取下,香港保华集团全资赞助,自2007年起,每年组织30名南通优秀中学生赴港交流访问。此活动连续成功举办13届,增进了通港两地青少年间的交流和了解。

  2020年,新冠疫情突发,各行各业都按下了暂停键,得到方铿资助或帮助的两地教育交流,从线下转入线上。在这一年,市北城小学通过线上媒介与香港汉华中学(小学部)共同备课、相互观课评课、研究教材及举办课程与教学研讨,共同分享教学经验,学习对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及专业水平。通师二附与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黄楚标学校,以音乐教育为主题,架起两地艺术教育交流桥梁,在线表演交流了琵琶合奏、二胡独奏、扬琴独奏等节目,通师二附还以情境教育课堂连线提升教师教育研究热情。方铿先生捐赠的学校小海中学,更是与香港小西湾福建中学建立了空中课堂,让两所学校的老师、学生走进同一个课堂,提高教育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今年上半年,香港新一轮疫情暴发,市二中、通师二附等香港友好学校,还协助采购一批急需的抗疫物资捐赠给香港友好学校,助力抗疫。

  严清还记得方铿说:“本人生于朝阳港……”他说,方铿洋装虽然穿在身,但内心依旧是小海心、南通心。(记者 沈樑)

本文地址:http://www.zibocpa.cn/qichetuixuan/2022/ybtxd_ntx_xhx_xg_fzdw_fkxsss_43424.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