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观察

天文望远镜是谁发明的这是不是真相?

2023-02-23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在大家都在关注何时开学时,江苏省教育厅却偷偷发布了一个“重磅”通知,再次把大家的目光引向了新高考改革!

  3月10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做好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相关工作的通知,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公布了再选科目保障机制,该政策将先行建立化学学科的保障机制,保障人数为25%,当选择化学实际考试人数低于20%,则按照25%的基数,划分等级为考生赋分。

  关于江苏省实行化学“托底”政策的呼声,由来已久了!这是因为江苏实行新高考“3+1+2”模式后,出现了“弃化学”现象?

  这是因为选择化学的“性价比”不高,化学是选考科目中,难度仅次于物理甚至高于物理的学科,但是在报考大学时,多数理工科专业要求物理,而不要求化学,要求化学的专业,恰恰是被大家称为“四大天坑”的生化环材等专业,从就业方面来看,不属于好专业,在实行赋分制度后,差生学不了化学,中等生不敢选化学,导致选择化学的人数较少,最后出现“尖子生互掐“现象,让化学选科,走向恶性循环。

  其实,弃化学现象,在实行新高考”3+1+2“模式的地区,都多少会存在,选择化学的人数,肯定比原来文理分科时少很多,但是其他省”弃化学“现象并不明显,只有江苏非常明显,因为江苏省的学生和家长有经验,之前江苏的高考就类似这种模式,选择化学吃过亏,其他省的学生可能还没用这种感觉,所以江苏省第一年实行新高考,就出现了”弃化学“现象。

  学生弃化学,生物也学不了,医学也学不成,不选化学,如何才能培养出下一个钟南山院士呢?如果培养出下一个李兰娟院士呢?如果培养出下一个高福(院士)呢?所以,必须要强化化学,保障足够的学生选择化学。

  江苏省的托底政策,适合选考的4科,但是首先将建立化学学科的保障机制,并将保障比例设定为25%,即当选考化学的学生低于25%时,将以25%对应的考生数作为等级赋分基数。这一保障政策将有效引导考生均衡选科。

  假设江苏参加高考的考生40万人,25%就是10万人,当再选科目选化学的考生不足10万时,保障机制将启动,以10万人作为等级赋分基数,也就是前15%的A等级是10万的15%,即:拿到A等级的人将有15000名考生。

  当然,这个保障机制是动态的,当选考人数等于或者高于25%时,就不会启动保障机制,会以实际参加化学考试的人数为等级赋分的基数。

  这个政策将引导学生均衡选科,试想一下,这个政策实行后,部分学生会增强选考化学的信心,转而改选化学,结果选择化学的学生人数超过了25%,选科走向正规,自然也就不会启动这个政策了,所以这个政策,有利于更好满足国家人才需要,更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才和人才培养,有利于高中教育健康生态形成,有利于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

  但是,这个政策的实行,争议也不小,没用托底政策,家长们”炸锅“了,出台托底政策,家长们还是”炸锅“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来算算,假如江苏参加高考的人数是40万,其25%就是10万,假如启动保底方案,按照江苏省的赋分转换方案,按照10万为基数赋分,前15%是学生是86分以上,有15000人;前50%的人数赋分71分以上,有50000人。假如选择化学的人数只有10%,也就是4万人,那么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最后一名,即便是交白卷也能得0分,也会赋分成71分!有意思吧?

  这个政策,对于以后选科的学生,有指导作用,但是对于已经选科的这一届学生,就会出问题,如果允许学生该科,有些学生就会”钻空子“,改成化学,然后不用学化学,主攻其他5科,最后化学还能得71分以上,当然如果该科的人数多了,超过了25%,就比较惨了,但是也存在上面那种可能,一旦出现,对于选择化学的学生是有利的,对于不选化学的学生,是不公平的。

  新高考选科,真的很伤脑筋!尊重学生个性和爱好,这是一个好事,但是中国的学生太多了,而且还都很聪明,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漏洞,有关部门就要补补丁,补丁多了,就”不好看“了。所以,在高考这件事上,国家必须要有主导作用,用高考当作指挥棒来引导学生,而不是让学生牵着政策制定者的鼻子走!

本文地址:http://www.zibocpa.cn/qicheguancha/2023/twwyjssfmdzsbszx__50969.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