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二手

业以才兴!让青岛迎来人才创新的“百花齐放”

2022-10-20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饱含着对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视,也为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指明了方向。青岛,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沿海中心城市,承载多项国家战略,正向开放、现代、活力、时尚国际大都市的目标砥砺前行。

  致城市之治者在人才。一座城市的崛起,离不开创新与人才的支撑,它们是一家企业,一个产业乃至一座城市的发展活力之源。

  怎样破除制约人才创新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已经成为进入2019年的青岛重要的发展课题。令人欣喜的是,通过围绕优化人才环境、不断出台利好政策提升城市创新水平,青岛正努力打造成为一流人才的集聚地。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创新驱动的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而创新驱动下的城市发展最根本的还是人才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市委提出建立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一定是达成开放、现代、活力、时尚城市的重要力量。

  2019年3月份,青岛市委、市政府及各区市主要领导人组团赴深圳考察,并在深圳召开了一场面向世界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介会,在带回近千亿元的合作大单之外,还提出了“学深圳,赶深圳”的响亮口号,市委书记王清宪在演讲中特别提及了深圳运用人才创新为城市带来的蜕变。

  “今天,全国甚至全球的创新力量,都在向深圳聚集,关键就是深圳用市场的力量推动了资本与人才的互动。如何解决资本与人才的互动,是所有创新型城市都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青岛亦是如此。”王清宪书记说道。

  目前,进入后峰会时代的青岛,人才创新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18年,青岛市集聚各类人才21.9万人,其中本专科以上学历人才达到14.1万人,同比增长7.6%,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迅速提升。

  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与完善,让我们看到了城市“敢于啃‘硬骨头’,勇于向‘老大难’问题开刀”的决心,展现了新时期的青岛,打破束缚人才事业发展条条框框,深耕人才创新的缩影。

  这告诉我们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关键,还是要靠“人”。具体来说,要靠年轻人。而围绕吸引年轻人的战略部署,青岛至少有三个关键因素需要完善。

  第一个就是就业,这与我们的产业布局、产业链配套等有关,青岛有海尔、海信等大企业,但其他的IT、创意、动漫等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个因素就是宜居生活。青岛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房价以及生活成本都是他们关注的。虽然我们的住房补贴对本科生放开了,每月500块钱,但还是不够;

  第三个因素就是对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支持力度,现在对创办小微企业的支持,是2万块钱,与先进城市相比我们还需要加大支持力度,缩小甚至消除差距,并且申请办理程序还可以进一步的简化。

  5月13日,青岛召开了驻青高校毕业生留青工作座谈会,在会议上,青岛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边祥慧发表讲话,为城市留住更多的高校人才,明确工作方向、部署具体行动,释放了完善上述三个关键因素的重要信号。

  边祥慧说道,当前的青岛市,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打响十五个攻势的攻坚期、关键期,离不开广大在青高校毕业生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通过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进而实现深化产学研合作和创新融合,才能结出硕果,同样,学校在全面享受青岛人才政策红利的同时,也能为城市发展添砖加瓦,加快形成“城校融合”的创新发展新局面。

  人才兴则城市兴!青岛从未放缓追逐人才创新的脚步,2018年6月,印发《关于实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五大工程的意见》,推出大力度人才新政,计划利用五年时间集聚100万名优秀人才,为城市注入新鲜血液。随后,对人才落户政策继续加码,大幅度放宽人才落户就业引进条件,范围扩至大专,并且取消了积分落户的学历限制。办理落户方面,在青岛市发布的《关于青岛市人才引进落户办理公告》中明确人才引进落户办理统一到公安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不再对落户资格进行审核,使得人才引进落户“只进一扇门”。

  进入2019年,青岛人才政策瞄准高校毕业生,定向发力:凡在青岛就业创业,本科生可领住房补贴,硕博人才可领一次性最高15万安家费!确保了人才利好政策的持续性,为城市引才聚才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

  此外,在今年初出台的《青岛市“金种子”人才储备工程实施细则(试行)》中,将从国内“双一流建设大学”和国外大学遴选一批优秀在校学生,与企业建立人才信用合同,学生毕业后按合同约定来青就业,用人单位给予一定学费、生活及实习补助。通过科学制定人才评价、使用、激励机制,实现校企合作,增强在校生对城市的粘合度的同时,为青岛的“人才池”提前“蓄水”,新政在国内尚属首创。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五月上旬,青岛市还赴大连理工大学开展了首场“金种子”签约,报名者踊跃,现场非常火爆。

  但通过政策引才只是起点,绝不是终点,人才是否能够留住,关键还是要看城市,看城市的主政者们,通过实施上述利好政策、为来青人才是否有相应的产业匹配,才能让人才生根发芽,推动城市的升级产业、良性发展。

  为此,青岛市积极搭建多层次的人才平台体系,以最大限度地集聚和服务各类优秀人才在青创新创业。例如,针对高校毕业生,搭建了博士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等综合性毕业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实施大学生“留青计划”“海鸥行动”等;针对顶尖人才,搭建国际院士港、院士智谷、高层次人才创新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直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针对产业载体平台,打造4万平米专家创新创业基地,设立140亿元的“1+4”投资基金,为产业转化提供强大资金支持……

  可以看出,一系列利好新政的出台搭配平台体系的建设,让青岛的人才政策更加完善,更为接地气,更具吸引力。也诠释了一座城市不仅要引才,更要利用优质的平台来聚才,最终做到“以才招才”。

  得人才得未来!虽然目前青岛距离目标仍需任重道远,但从青岛的种种举措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诚意和用心,而对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年轻人而言,还是要给予不断努力的青岛,成长的机会和空间。

  相信不久的将来,这座气候宜人的海滨之城定然能够知难而上、补齐短板,为更多人才提供丰沃的土壤,让来的人能留得住、发展的好,让青岛真正迎来人才创新的“百花齐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www.zibocpa.cn/ershouqiche/2022/yycx_rqdylrccxd_bhqf__44486.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