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汽车

@所有人全城寻人!一封跨国信寻找青岛好医生

2022-11-03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6月26日上午,一份神秘的国际快递邮寄到了编辑部,记者打开一瞧,却发现是一封用韩文书写的信件。经过翻译,记者得知这是一份来自韩国的跨国寻人感谢信,信件主人公想要寻求早报帮助,寻找一名一个月前曾在韩国给予过自己安慰与力量的来自青岛的暖心医生,并表达自己迟来的感谢。26日上午,记者在韩语翻译的协同下,现场电话连线信件主人公,终于从他的话语中了解到了这封感谢信背后的动人故事,虽是一件微小的事情,却充满着暖人心脾的医患情。

  6月26日上午,记者在打开快递时发现快递包装里面只有两张薄薄的A4纸,一张是一份全韩文打印的信件,另一个则是一张不知拍自何处的照片。来自韩国的信件?这可让记者来了兴趣,借助翻译软件,记者对信件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知道这是一名韩国市民从首尔寄来的感谢信,想要找寻一名曾在韩国帮助过自己的青岛医生并表达自己的感谢。快递单上有发件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记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第一次拨通了这个越洋电话。

  电话接通后,记者试着用中文与信件主人进行交流,得知他叫李英民(音),目前居住在韩国首尔。在了解记者想要进行电话采访的请求后,李英民表示,自己只会说简单的中文和英文,交流起来可能会比较困难,记者通过多方联系,寻找到了一名合适的韩语翻译。

  葛娟是一名做中韩文化交流工作近30年的资深从业者,说的一口流利的韩语。在得知记者的请求后,葛娟没有丝毫犹豫一口答应了下来。同时,记者也与李英民约好,第二天再次进行电话采访。

  6月27日上午,在葛娟的协助下,记者再次拨通了信件主人公李英民的电话。通过这则电话,记者终于了解到这封感谢信背后的温暖故事。

  李英民告诉记者,自己今年30岁,从事生活用品行业工作,目前居住在韩国首尔。今年5月份,自己查出身患胆囊肿瘤,在韩国首尔的峨山医院进行住院治疗,为了达到更好的手术效果,决定在医院的国际医疗中心进行腹腔镜手术。“说实话,手术当天我真的很紧张,很不安,尤其是看到病房和手术室里其他患者痛苦的样子,我的心里越来越慌张。”李英民表示,因为是第一次进到手术室做手术,对手术各方面的情况都了解的不多,所以哪怕身为一名男性,在即将手术之前也是极度害怕和慌张。

  就在李英民紧张害怕的时候,他看到手术室中出现了一位中国医生的面孔,“我之前因为工作原因来到中国许多次,所以听得出这名医生在用中文和英文与其他医生交流。”

  李英民在电话中表示,这名中国医生在看到自己脸上所表露出的害怕与担心神情后,主动前来用英语与自己交流,想要安抚自己紧张的情绪。

  “在知道我在中国工作过,会说简单中文后,中国医生也特别高兴,就开始和我用中文聊天,我心中的紧张情绪也慢慢有所缓解。而且非常巧合的是,我知道了医生是来自青岛,而我在2010年时也曾在青岛市城阳区工作过一年的时间,一瞬间我的心情就由紧张变为了惊喜。”

  李英民表示,中国医生看到自己的情绪有所稳定后,就继续用中文和英文非常详细、和蔼地告诉自己手术的过程、时间以及手术的成功率等,想要让自己对手术充满信心。“他告诉我,峨山医院是韩国有名的医院,尤其是在腹腔镜手术方面技术水平很高,而且我即将进行的手术也并不复杂,成功率很高,让我不用担心。”亲切的语气、和蔼的态度,中国医生的安抚与宽慰让李英民心中的恐慌情绪在一点一点地消失,变得平静、放松了下来。他告诉记者,因为麻药的关系,手术过程中自己没有任何意识,但是当自己手术完毕清醒过来时眼前看到的第一个人就是这名中国医生。“你的手术很成功,恭喜你!”中国医生的这句话让李英明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在我上手术台之前,这名医生一直陪在我身边,当我醒来后看到的第一个人也是他,这种感觉让我觉得特别温暖。后来我听其他医护人员告诉我,其实在我手术的过程中他也是一直陪在我身边的,实在让我太感动了。”说到这里,电话中的李英民语气有些激动,他表示,即便事情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如今想起来自己还是感觉很感动,觉得这名来自中国青岛的医生是那么地温柔善良,甚至比在场其他韩国医生对自己的态度还要温和亲切得多,心中充满感激。

  采访过程中,李英民告诉记者,6月初自己身体康复后曾再次回到峨山医院想要寻找这名青岛医生,表达自己的感谢,却不料医生已经回国。“没有见到他,没能当面对他再说声谢谢我觉得很遗憾,想了想觉得还是应该找到这名医生,希望有机会可以当面表达自己的谢意。”凭借想要当面向医生表示感谢的心情,李英民在6月17日写下了这封跨国感谢信,希望可以借助青岛本地媒体的力量,帮助自己找到这名暖心医生。

  “虽然我在青岛居住过一年,但是我对青岛的媒体行业也不太了解,只是知道青岛有几家报社,但是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名字。”于是,李英民想要通过网络搜索找到青岛的媒体寄出这封感谢信,机缘巧合下找到了早报的******、电话等相关信息,寄出了这份跨国邮件。“很遗憾我没有询问这名中国医生的姓名,只知道他来自青岛,是来峨山医院进行研修学习的,他的年龄在40岁左右,是一名戴眼镜的男医生。快递中所附的照片是我们相遇的峨山医院的照片,希望可以帮我寻找到他。”

  采访最后,李英明表示,不知道这名医生是否还会来韩国进行学习交流,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间回再次来到中国,只是希望可以有机会再次见到这名中国医生,当面和他说声谢谢。“我知道在中国,医生每天所面对的患者比在韩国多得多,工作也很辛苦,希望这名中国医生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也能给其他患者带来这种温暖、亲切的感觉,祝愿他工作顺利!”李英民说。

  我是居住在韩国首尔的一名市民,大约在一个月前我因“胆囊肿瘤”入住首尔峨山医院治疗,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结果,我接受了到医院国际医疗中心做腹腔镜手术的建议,并决定进行手术。

  手术之前,看到手术室里其他患者痛苦的样子使得我也陷入的紧张和精神麻痹的状态,我被要做手术的极度恐惧感所包围着。这时我的面前出现了一位中国医生的面孔,由于我以前有在中国工作过,所以知道他能说中文和英语。

  他以非常善良、和蔼的语气用中文和英文和我说话,对手术过程、峨山医院的手术水平、手术的成功率等内容对我进行了解释说明。同时,在手术过程中也不顾放射线的影响,在我身边帮助我缓解紧张情绪,手术结束后还帮忙把我推出手术室。

  现在我恢复的很好,再次去峨山医院的时候得知这位中国医生已经回国了。如今,我有一个愿望,就是能够再次见到医生向他表示我的谢意。我知道的就是他是来自中国青岛,是位姓张的医生。

  这是一份来自韩国的跨国寻人感谢信,信件主人公想要寻求早报帮助,寻找一名一个月前曾在韩国给予过自己安慰与力量的来自青岛的暖心医生,并表达自己迟来的感谢。

本文地址:http://www.zibocpa.cn/SUVqiche/2022/_syrqcxr_yfkgxxzqdhys_44910.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