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推选

互联网图书热衷“众筹”

2023-05-22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360公司董事长兼CEO周鸿祎8月份发新书了,这次,他选择的是新潮的众筹方式来卖这本《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众筹的参与者不仅可以获取新书,还能获得与周鸿祎当面交流的机会。至8月9日,该书上线万打破了国内出版众筹的记录。

  通过众筹方式卖书的,周鸿祎并不是第一个。去年,一本名为《社交红利》的书在首次印刷前即通过众筹方式募集到10万元书款,近一年来,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试水众筹出版这种形式,有人认为众筹为出版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也有人觉得它不过是图书营销的噱头。近日,南方日报记者围绕众筹出版的话题,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众筹模式可谓由来已久,过去由信徒共同捐建寺庙,就是众筹的典型例子,但因没有形成相应体系,募资者也没有预期会获得相应回报,因此算不上是一种商业模式。现代众筹指的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发布筹款项目,并募集资金。

  去年10月,一本《社交红利》让现代众筹模式延伸到了出版领域。就职于腾讯的徐志斌在写完《社交红利》后,他和出版方磨铁都在纠结一个问题,一本讲述互联网商业的书,怎么利用好书中所讲述的那些概念和工具?一位读者的建议使徐志斌选择做一次“众筹”活动。最终该书尚未开印就在众筹网上卖出3300本,之后一个月里加印3次,取得一个月5万本的销量。今年6月该书再度出版修订升级版。在徐志斌看来,在期间没有安排公关宣传的情况下,这本书的销量和再版显然受益于去年的那次众筹。

  这个案例让“众筹”成为了出版界的热门词汇,近一年来,众筹风潮愈演愈烈。无论是主持人乐嘉的《本色》,还是软交所副总裁罗明雄等人所着的《互联网金融》,亦或是近日林志颖新书《我对时间有耐心》在诸多众筹项目中,人们能觅到各种作者的身影。上个月,某知名图书电商还率先搭建了“众筹”的第三方平台。

  不仅出书的钱可以众筹,连内容都能众筹。商业出版研究专家李鲆是以出版服务商的身份参与《微信营销108招》这本书的众筹的,该书还未起笔,即启动众筹。李鲆的设想是,每写完几个章节,即发布到网上征询读者意见。从这个角度来看,众筹将“出版社出什么,读者买什么”改变为“读者需要什么,出版社出什么”。“由读者来决定书的走向,若有人读了觉得不满意,作者进行相应的修改,做到迎合读者。”李鲆说。

  对参与的读者来说,众筹更大程度上得到的是一种助人的体验,或是一份特殊的回报,这种回报可能是一次与作者交流的机会,或者是一张入场券。网友Aphrex1表示:“出钱的前提是,作者是好友或者偶像,对内容感兴趣,以及对回报感兴趣。”而在网友傅踢踢看来,他最希望得到的回馈是“沟通互动中对写作计划和想法的提升”。相较于“赚不赚钱”的传统投资逻辑,“喜不喜欢”或许是众筹模式有别于其他融资模式的一大特点。

  出版机构纷纷试水众筹出版,这种新兴的内容组织和营销的形式正悄然改变着出版业。湛庐文化副总裁陈漪认为,众筹之所以普及,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出版模式的转型密切相关,“这得益于微博、微信的流行,以及众筹网站这一平台的出现。对于出版业来说,众筹是传统出版和数字化出版之间实现连接的形式。”

  先收款后出版,大概是不少出版人的梦想,众筹的方式无疑让这个梦想成真,在改善了现金流的同时,将市场风险降到了最低。但专栏作家李开周认为,众筹对出版社而言,其价值并不仅仅是能筹资金,而是为了筹众,“换言之,他们通过试水众筹,筹创意、筹人气,筹到相对靠谱的决策:到底做不做这本书,以及怎样做这本书。”李鲆则认为,较之出版社,众筹对作者的意义更大,“它能充分调动作者资源并增加作者的影响力。”

  那如何让一本书的众筹取得成功?《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责编朱虹总结说,作者本身需要比较有影响力,如周鸿祎有以创业者为主的粉丝群,可以通过自己的渠道发布消息。同时图书讲述的是能引发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图书都适合众筹的出版方式,据李鲆观察,除了能对读者提供帮助的大众读物外,还包括拥有固定读者群、垂直领域里的小众出版物。关于后者,一些历史、医学等学术出版领域的众筹项目已然兴起,如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陈新就曾希望在40天内筹集14万元,完成《新文学史》等三种海外人文学术权威期刊的中文版。

  不可否认的是,众筹开启了出版维护和拓宽产品价值链的另一种路径。但在受访者看来,众筹终究只是营销方式的新尝试,而内容永远是图书的核心。李鲆同样强调,纵使营销工具千变万化,做出版的基本规律始终不变,“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质内容为保证,辅以非常好的营销手段和精细的财富计算。”

  南方日报:当初对于《社交红利》的众筹探讨得出的结论是,无关集资多少钱,只关乎信心验证。为何觉得“信心”比“市场”重要?

  徐志斌:“信心”首先是对出版社讲的,因为出版社面对一个新人写的关于新话题的新书,会很纠结,不知道印多少。而当市场上能够提前验证这个作者写的这个话题很受关注的话,会改变出版社的认知。

  而在过去,出版社要想知道这个答案,需要用最传统的方式去征订,费时费力,且因为征订的人群是渠道,对于新话题和新人并无感知,会造成很大的误判。随着互联网的推进,现在玄幻、穿越、职场等类型的小说,也都有固定的网站或方式来接受潜在读者群的检验,那就是各类文学网站,或者贴吧、天涯等相应论坛。财经、经管一类的书还没有。因此,众筹当时在考虑的时候,出发点是希望能通过用众筹的方式来验证这本书未来的受欢迎程度和潜在读者群,可以正确评估新书的未来规模。

  徐志斌:一定不是挣钱,也不是便于出版社提前收回货款,而是能够有一个直接的渠道,去验证一本书,尤其是一本新书的未来市场规模。其实那时没有去想有信心还是没信心的问题。因为自己在互联网超过10年时间,也很熟悉各个新的网站与趋势,因此放心去试。即使没有成功,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对我来说也非常棒,因为试过了,也不会有损失。

  我觉得对作者和出版社来说,众筹都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也是成为一种可以运用的和潜在读者群进行沟通的渠道和工具。这个作用非常大。但也不能因此而迷信,这个渠道可能适合财经、经管类严肃的书籍试水,而其他类型的书籍或者文化项目,可能会有其他的更好的验证渠道,不一定会是众筹。这都需要各自进行试探。

  徐志斌: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吸引了很多用户的目光;另一方面是“社交”这个话题正当时;此外还受益于我所处的岗位本身,我所能接触到的案例和掌握的数据、做出的观察与总结、与开发者做的沟通与交谈,是其他朋友暂时无法接触到的。因此我自己总结是:市场对新人的偏爱。

  徐志斌:未来的潜力很难说,还是有许多限制条件客观存在的,如书籍内容的质量,回馈形式的新颖、有效等。持续好书的推出,会激发越来越多的读者前来筛选,但如果书籍质量出现问题,或者作者、出版社与读者们的沟通不及时,很可能会挫伤一批读者的积极性,继而带来整体环境的变弱。毕竟通过众筹的方式来选书的读者还是少数。

  南京大屠杀公祭习近平谈公祭日李克强亚欧行无人机闯空中禁区呼格案再审结果不动产登记西部冰川萎缩股市年末躁动小年火车票今日开售廊坊幼儿园危房倒塌聂树斌案3大疑问东三省人口流出习近平公祭日讲话李克强谈吃空饷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本文地址:http://www.zibocpa.cn/qichetuixuan/2023/hlwtsrz_zc__55186.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