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汽车

沪滇山海情|张晋盼:让“上海甜”走进云南高原

2023-09-19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今年是嘉定青年志愿者助力乡村振兴赴滇服务接力25周年,自1998年以来,嘉定区分批次选派了青年志愿者62人次赴云南对口地区开展志愿服务,沪滇深情也在一批批志愿者的心中延续。25周年,新一批的8名青年志愿者于8月23日再次出征,聚力谱新篇,共叙沪滇情。

  初心如磐援滇路,奋楫笃行家国志。现推出《沪滇山海情》系列报道,我们用文字和镜头记录嘉定工作者援滇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获,传递他们跨越千里的山海情话。

  张晋盼是来自嘉定区马陆镇的“葡萄专家”,2020年,她成为第23批沪滇志愿者楚雄分队队长。聊起三年前的援滇经历,她说恍如昨日。张晋盼表示,那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也是援滇志愿服务接力计划开展的第22年,得知能够利用所学专业助力云南葡萄产业发展,她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我学的是果树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以后来到马陆,12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工作。我去云南是希望多做一些技术方面的交流,尽量为当地的产业发展服务。”张晋盼说。

  志愿服务期间,张晋盼到访过建水、宾川、元谋、永仁、双柏的葡萄园区,对云南葡萄产业,尤其是楚雄彝族自治州葡萄产业开展了广泛调研和同行交流。对于部分葡萄园在产业发展中技术落地不到位、生产管理不精细等问题,张晋盼进行了田间现场培训并引导当地农户优化品牌化生产管理。

  云南的自然条件不同于上海,管理培训模式也与上海大有不同,甚至云南各地间的栽培园区也各有不同。在云南多个葡萄园区的学习交流让张晋盼的专业视野得以开阔——从上海都市现代型农业的视角转换到全国农业的一盘棋,这对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是难得的经历和财富。

  在做好自身岗位和技术指导工作的同时,张晋盼也作为嘉定、楚雄两地沟通的桥梁,积极开展爱心助学和捐赠工作。在半年的志愿服务时间里,她带领团队先后对接嘉定区农技中心党支部、上海市温室行业协会以及个人捐助者,为武定县万德中学6名品学兼优的初三学生提供助学金。返回上海后,团队持续资助6个孩子,关注孩子们的成长。

  “6个孩子中的5个孩子目前在武定一中就读,即将参加高考。”张晋盼说,每个学期她还会联系老师了解他们的课业成绩,督促和鼓励他们学习。“很想念孩子们,希望他们努力学习,考上理想大学,走出云南看看更大的世界。”张晋盼对孩子们充满信心。

  三年前出征时,“援滇”二字对她来说既憧憬又模糊。如今重新审视这段经历,她说自己的收获远比付出更多。半年时间很长又很短,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的舍不得,心态产生了巨大转变。团州委同事的热情招待,少数民族寨子里乡亲们的诚恳好客,无一不让张晋盼感受到像当地天气一样热烈而生动的感情。

  张晋盼说,云南既有优美的风景也兼具生存的挑战。下乡的山路拍出来的都是“电脑桌面”,赶路的车上也常能看到朗朗天空和明月星空,但随之而来的是更为艰难的生存环境。很多县97%以上都是山地,甚至难寻一平方公里的平地,产业的布局和发展也因此面临“走不通、展不开”的困难。如何正视和解决这些困难,是每一个脱贫攻坚工作者的课题。

  “我充分认识到了东西部发展中的巨大差异和东西部协作工作的重要性。通过深入了解沪滇协作中产业帮扶、消费扶贫、携手奔小康等各个方面的工作,理解了云南脱贫攻坚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并被援滇干部的无私奉献,被云南人民同贫困的不懈斗争感动着。”这段经历让张晋盼打开了一扇观察自己和世界的新窗户。“归来后我从技术岗位转换到乡村振兴工作管理岗位,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也得益于这段经历的锻炼。”张晋盼坚定地说。

  彩云之南黄浦江畔,跨越千里心手相连。他们来自海那边,把山这边当作自己的故乡。千里结缘守望相助,山海情深沪滇情浓,半年援滇行,一世云南情!(来自“上海嘉定”微信公众号)

  初心如磐援滇路,奋楫笃行家国志。现推出《沪滇山海情》系列报道,我们用文字和镜头记录嘉定工作者援滇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获,传递他们跨越千里的山海情话。

本文地址:http://www.zibocpa.cn/SUVqiche/2023/hdshq_zjp_r_sht_zjyngy_61338.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