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推选

研究显示20年间西藏生态格局变化率低于1%

2024-08-01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记者7月29日从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获悉,最新评估结果显示,2000年至2020年,西藏自治区生态格局变化率低于1%,固碳、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防风固沙等关键功能维持稳定或略有提升,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持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格局变化率是通过遥感影像提取数据、计算后,衡量生态环境变化、生态保护效果的关键指标。”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申扎高寒草原与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站长王小丹表示,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是我国乃至世界气候系统的“稳定器”。西藏的生态格局变化率越小,对我国生态安全的屏障作用越好。

  截至2020年,自治区全区森林覆盖率12.31%,森林蓄积量22.8亿立方米,实现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沙化面积较2010年减少3.5万公顷,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47%;66%的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2023年完成的《西藏自治区生态状况变化评估(2000-2020)》数据显示,西藏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有效提升。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周萍带领研究生在西藏扎囊县沙化土地生态治理综合示范区开展沙地试验样方植被生长状况监测。新华社记者 顾天成 摄

  在西藏山南市,20世纪80年代,雅鲁藏布江畔沙尘漫天,当地群众一吃饭便满口沙。如今,记者在雅江河谷看到沃野千里、绿意盎然。据了解,矮种苹果树提高了当地群众收入,人工林碳汇交易促进林草恢复,野生动植物种群恢复性增长,沙化面积持续减少,灾害性沙尘天气显着减少。

  在西藏申扎县,位于海拔4730米的中国科学院申扎站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的综合生态站。“我们正加速开展科研攻关,为修编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与支撑。”王小丹说。

  颁布实施生态监测技术标准;建设生态监测信息系统和网络,并实现业务化运行;推广高寒区生态恢复科学技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始终坚持以科技支撑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答好守护青藏高原生态这一‘必答题’。”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青藏高原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丁海涛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着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7月29日,西藏自治区发布《2023年西藏自治区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白皮书)》显示,2023年西藏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创历史新高,达250.98亿元,同比增长19.3%,占西藏GDP比重达10.5%,增速是GDP增速的2倍。[详细]

  藏族世居青藏高原,自古以来,从居于岩洞、山洞,逐步住进了帐篷,渐随岁月斗转星移,慢慢居住夯土房屋、石砌房屋和木建房屋等。[详细]

  近日,察隅县下察隅镇举行“逐梦新征程 谱写新篇章”第十届僜乡美食文化旅游节暨第三届高原有机茶品鉴会。[详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01

本文地址:http://www.zibocpa.cn/qichetuixuan/2024/yjxs20njxcstgjbhldy1__77442.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