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热点

宋佳玲多大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2023-01-04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这是2019年深圳龙华区招聘中小学教师时喊出的口号,吸引了无数名校毕业生趋之若鹜。一份深圳中学的拟聘用教师名单显示,该校当年招聘的二十多名新教师,几乎全部来自清北等名校,连北师大毕业生在深圳竞聘教师岗位时都没有优势。

  但是仅仅过去三年,就传出了深圳教师降薪的消息,由最初的小道消息到逐步得到印证,人均降薪8-10万不等。降的主要是地区性的津补贴和奖金,基本工资变化不大。

  年薪30万降低到年薪20万左右,降幅确实很大。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一下子砍掉30%,很多人受不了,大喊着要辞职。名校毕业生原本就对未来有着很高的期许,工资一降下来,心理上就产生了落差,觉得上当受骗了,自己的价值没得到物质上的体现。

  不是说中小学校不需要高等级人才,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来说,越有学识的人越合适,如果所有的教师都是各领域的顶尖学者,那是教育之大幸。

  但是,清华北大并不是专门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地方。清北生是人才,但未必是教学方面的人才。那些原本应该去科研岗位发光发热的毕业生,跑到深圳的中小学当教师,是资源错配。从这个角度看,当然是人才浪费。

  这些岗位应该留给师范大学的毕业生,现在被清北名校生抢去了,师范毕业生就只能去找别的工作,他们的专业知识也浪费了。

  清北名校生当抢教师编制,还造成了不好的就业导向。特别是在经济下行的阶段,大家突然发现有个编制真好,收入稳定无惧风雨,一辈子就像生活在摇篮里岁月静好。于是一窝蜂都来考编考公,没人愿意从事有风险、有创造性的工作了,社会如何发展进步?

  第二,深圳的教师工资和公务员工资,包括其他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的工资,其实都太高了,都应该降薪。这些行业要么是财政供养的,要么是垄断了国计民生行业,他们所获得的高收入与他们所做的贡献并不对等。

  深圳的富有,并不全是深圳人艰苦奋斗创造所得,而是吃了国家政策的红利。当年是全国人民支援特区建设,现在是内地向特区输出廉价劳动力,以及借助区位优势获取了商业收益。深圳应该反哺内地,而不应独自享用经济发展的成果。这就好比一个家庭,男主外女主内,不能说男人赚到的钱都该自己享用,妻子赚不到钱就活该受穷。

  深圳的公务员和教师工资,应该跟内地公务员和教师的工资基本持平。根据各地物价水平不同,深圳可以多发一些住房补贴和生活补贴,但不能比内地高出太多。

  第三,不要拿深圳的房价说事。北上广深的房子,只有一部分居住属性,更主要的是金融属性。也就是说,像深圳这些地方的房子,主要不是用来住的,而是用来投资的。购买深圳房子的,是来自全国的富人投资者。

  如果每一个在深圳工作的人都买得起深圳的房子,那深圳的工资不知道要有多高。假设深圳的平均房价每平方米10万元,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就要1000万元。按国际通行的算法,合理的房价收入比为5,则年收入要达到200万元才行。难道深圳的公务员和教师工资都应该达到年薪200万吗?这显然是荒谬的。

  深圳的教师和公务员的住房问题,可以用发放租房补贴的方式解决,也可以建设人才住房供他们居住,不一定要用商品房来解决。

  第一,全国范围内削峰填谷,消除地区差别,工资待遇全部按照同一个标准。另外,根据实际租房价格和物价系数,发放住房补贴和物价补贴。

  第二,公职人员的工资标准,参照上一年度全国各行各业在岗职工的平均收入水平,只能低不能高。因为公职人员并不创造社会财富,工资待遇太高的话,会造成不好的就业导向,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整体上看,深圳教师降薪,其实是件好事。一是避免了名校毕业生盲目进入这个行业,造成资源错配人才浪费;二是缩小了教师工资地区差,减轻了沿海发达地区对内地人才的虹吸效应;三是为教育行业正名,教育行业薪资待遇冷热不均,外界多有误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群体形象。

本文地址:http://www.zibocpa.cn/qicheredian/2023/sjlddbhdzxssm__48353.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