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快讯

大兵小将主题曲这个事件网友怎么看?

2023-09-13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据头条号“天津二中院”6月10日报道,民法典刚刚颁布,有认真的律师提出了对于标点符号使用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最后两条中的13处顿号应当删除。原因是《标点符号用法》规定,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民法典最后两条分别是:民法所称的“以上”、“以下”、“以内”、“届满”,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超过”、“以外”,不包括本数。(第一千二百五十九条)

  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第一千二百六十条)

  有法律人士认为,关于标点符号使用有两个依据,一是上述《标点符号使用法》,一个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印送〈立法技术规范(试行)(一)〉的函》。

  前者是推荐性国家标准,后者是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当规定发生冲突时,适用有强制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更合法合理。因此,民法典最后两条的标点符号使用无疑是正确的。

  但如果查询会发现,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法律文件以及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大多数是有加顿号的,但也有少数是没有加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龃龉?2011年版的国标在起草时,法工委的《立法技术规范(试行)(一)》是个业已存在的有效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例句中明明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这样的字样。并且人们日常写作的习惯普遍是用顿号分隔并列成分的。

  既然民法典这样关涉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法律中保留了顿号,并引发了讨论,倒是一个统一的好时机。将顿号的用法统一到并列成分之间加顿号,不因有引号、书名号而另有规则,其实是最好的选择。

  此外,法律写作的文风一般是理性、严谨之风,没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所以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上,主要有逗号、句号、分号、顿号、引号、冒号、括号、书名号等八种,学术译着中还常见个下脚点。基本很少见叹号、问号等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符号。

  2004年经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最后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涉及公共利益的相关规定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在审议时原表述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点在“并给予补偿”前面的一个逗号引起了有些代表的疑虑。有代表提出,以上两处规定中的“依照法律规定”,是只规范征收、征用行为,还是也规范补偿行为,应予明确。

  大会主席团经研究认为,宪法修正案草案上述两处规定的本意是:“依照法律规定”既规范征收、征用行为,包括征收、征用的主体和程序,也规范补偿行为,包括补偿的项目和标准。为了避免理解上的歧义,建议在最终的定稿中将上述两处规定中“并给予补偿”前面的逗号删去。

  为了支持微信方打击抄袭行动。一些文章基于未能及时联系到原创者,士读君深感抱歉,决定删除历史上未获得授权的文章(欢迎原创者在删除前认领稿酬),而每篇新发文章会保留一段时间(如觉侵权,士读君会第一时间内删除)。此外士读君欢迎原创投稿,带上您希望获得微信支付的二维码,而一旦刊用,士读号本身会按现行版权规定支付稿酬。

本文地址:http://www.zibocpa.cn/qichekuaixun/2023/dbxjztqzgsjwyzmk__61024.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