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观察

阜阳:向“新”提质效夯实“硬支撑”

2024-11-12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秋冬交替时节,行走在颍淮大地,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令人目不暇接,一批批固根本、利长远、强支撑的產业项目如火如荼推进,一个个特色鲜明的產业集群加速集成,為阜阳高质量发展夯实“硬支撑”。

  11月5日,在临泉县,安徽诺德电子有限公司技改后的现代化生產车间内,一块块高精密单双面线路板源源不断走下生產线。这个今年7月开工建设、次月纳统的项目,正朝着年新增200余万平方米高端线路板目标冲刺。

  近期以来,全市各地一体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创先争优,坚持干字当头、提振精神状态,以超常规举措抓发展、上项目、拼经济、防风险,推动项目建设工作提质提效。

  在界首市,总投资3.5亿元的年產2万吨功能性休闲食品及凝胶软糖生產线项目於今年初开建,目前已完成设备安装,2条智能化全自动功能软糖生產线将於本月试生產。项目全部达產后,可年產2万多吨功能性休闲食品。

  在阜南县,总投资超5亿元的年產3万吨精密铸造及高端智能铸造加工项目,借用过渡厂房,於今年7月开工建设、9月实现纳统,月產油泵1.5万台等,月產值超1600万元。项目全部达產后,可实现年產值10亿元。

  在颍上县,总投资超12亿元的年產1000吨陶瓷新材料及10亿隻微型安规陶瓷基片电容器项目,於今年2月开建,目前,部分设备陆续进场并调试,预计11月底试生產。项目全部达產后,可实现年產值超10亿元。

  统计显示,截至9月底,全市在库亿元以上投资项目587个(不含房地產开发),较上年同期增加114个,完成投资增长16.2%,高於全部投资15.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8.9%,拉动全部投资增长8.1个百分点。

  市场佔有率行业领先,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实现进口替代……走进全市產业项目一线,一批科技含量高、產出效益好、成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的项目,让人印象深刻。

  在云龙粮机年產3500台(套)粮食智慧进出仓装备技术改造项目现场,机器轰鸣、焊花飞溅,一台台行业领先的仓储机械走下生產线。作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安徽云龙粮机有限公司通过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產学研合作,不断更新產品,探索出一条“协同创新、產学研融合发展”的科创路径。

  以创新為依托,云龙粮机在行业的显示度越来越高——“云龙YUNLONG及图标”被认定為中国驰名商标﹔生產的输送机、清粮机、装仓机等十大系列100多种產品畅销全国,其中,主导產品输送机市场佔有率达43%,佔中储粮系统设备採购量的62%、国内排名第一……

  位於颍上经开区的安徽锐美轻量化精密部件生產线项目,眼下正在试生產。这个总投资8亿元、亩均投资800万元的项目,是沪苏浙合作项目,也是皖北重点產业集群新能源汽车类项目。

  “这是我们為知名车企生產的驱动电机外壳。”锐美精密部件总经理吴克樺介绍,企业已成為比亚迪、北汽、广汽、吉利等汽车厂商和电驱动头部企业一级供应商,在细分市场佔有率居全国前三。

  今天的项目档次,决定着明天的產业高度。我市在建產业项目普遍呈现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项目投资建设主体多為行业技术发展的领军企业,多个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符合新质生產力发展方向。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纵观全市在建產业项目,大多是阜阳市优化调整的“6849”產业布局中的重点项目。

  通过技改、扩建、招大引强等方式,一批项目落地建设、竣工投產,推进我市特色產业延链补链强链,实现“老树发新芽、小树变大树、独木变森林”。

  位於阜合园区的天钠科技年產1万吨钠离子电池材料项目,於去年6月签约落地,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建设年產2000吨钠离子电池材料生產线,目前正在调试,建成后钠离子正负极材料领域将有“阜阳造”,进一步壮大我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產业规模。

  位於颍东经开区的合成生物科创研发及生產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2亿元,一期项目建设2个20吨、4个50吨发酵罐合成生物学配套生產线等,形成年產γ-氨基丁酸(GABA)等生物合成营养素1440吨的能力。目前,部分设备已进场安装,有望本月底实现试生產。项目全部投產后,可实现年產值20亿元以上,為我市生命健康產业再添“劲旅”。

  放眼全市,太和县、界首市依托资源循环利用產业集聚优势,引进一批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企业,推动產品向高附加值方向迈进﹔颍上县立足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產业基础,引育了赛拉弗、万度光能等一批优质企业,產业规模快速壮大﹔阜南县持续放大比亚迪百亿项目溢出效应,从最初的线束生產扩展到如今的转向器壳体、底盘配件、盖板等铝合金压铸件生產,產值翻倍增长。

  培育一个项目,壮大一个產业。随着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建设、投產,全市科技创新和產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特色產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不断升腾。(全媒体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李维娜)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本文地址:http://www.zibocpa.cn/qicheguancha/2024/fy_x_x_tzxhs_yzc__82414.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