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二手

深喀万里送“光明”:深圳关爱行动让喀什的英雄父母重获新“视”界

2024-08-14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看得清楚!看得很清楚!”72岁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大爷激动地对从深圳飞到新疆喀什,为他做白内障手术的姚晓明博士说。

  凯力迪别克大爷是被誉为“帕米尔雄鹰”、2021年被中宣部追授为“时代楷模”的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日前,“深圳关爱行动·姚晓明喀什光明行”跨越万里,在喀什开展致敬“时代楷模”特别公益活动,为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及母亲帕热扎·夏依克实施了白内障手术。

  这次公益活动由深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深圳市关爱行动组委会办公室、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指导,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主办,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姚晓明光明基金承办,并得到喀什当地卫健部门、塔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大力支持。两位老人术后恢复良好,恢复了正常视力,并于8月12日顺利出院。

  8月10日,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前排中)和妻子帕热扎·夏依克(前排右一)成功接受白内障手术后,与“深圳关爱行动·姚晓明喀什光明行”活动的团队合影。

  8月10日下午4时,深圳关爱行动第一届“最具爱心人物”、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姚晓明光明基金发起人,同时也是本次手术主刀医生姚晓明带着医疗团队来到病房,分别为拉齐尼·巴依卡父母揭开手术后的纱布,贴心问道:“现在眼睛感觉怎么样?能看得清楚吗?远处这些文字能看清吗?”

  拿掉纱布后,巴依卡·凯力迪别克适应了两秒钟,然后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看得清楚!看得很清楚!”老人激动地说,我们被白内障困扰了好多年,以前总是担心手术效果,宁可眼睛看不清也不敢手术治疗。这次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和姚博士光明行的团队提前跟我们充分沟通,让我们放下心,整个治疗过程也很顺利,我们的眼睛终于摆脱了白内障的困扰。“非常感谢深圳关爱行动,感谢关爱基金会和所有的医护人员。”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表示。

  经过医护人员术后详细检查,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夫妇的单眼视力均恢复到1.0,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今年7月底,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姚晓明光明行项目团队赴新疆喀什地区,开展今年的第一期活动。在塔县慰问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夫妇的过程中,得知了两位老人患有眼疾的情况,由此推动“深圳关爱行动·姚晓明喀什光明行——致敬‘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家庭特别公益活动”,并迅速得到深圳和喀什各方公益力量积极回应,最终成行。

  8月8日,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派出车辆和工作人员,与特别公益活动组一行将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夫妇及家人接到喀什市,并进行了详细的术前检查。检查显示,巴依卡老人的双眼晶状体后囊性浑浊,玻璃体透明,其妻子双眼晶状体核性浑浊,玻璃体浑浊,确诊白内障,需要进行手术。

  8月9日上午,姚晓明和喀什当地的医疗团队为两位老人详细介绍了病情诊断和手术方案。为确保达到最佳手术效果,决定由姚晓明为老人主刀,手术助手则是来自深圳市眼科医院的张静博士。

  姚晓明介绍,此次手术方案采用的是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术伴人工晶体植入术,设备使用的是国内外先进的Z8高频纳焦飞秒手术平台,具有效果好、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安全精确、个性化白内障手术规划等优点。此外,此次手术使用了全球先进的多焦点人工晶体产品,避免了普通产品看远清晰,看近模糊的问题。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们全神贯注、细致入微,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达到最佳效果。经过努力,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夫妇的两台手术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姚晓明表示,后期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和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还将继续派遣医疗专家对两位老人进行回访和复查,确保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夫妇的白内障眼疾得到彻底根治。

  近年来,深圳援疆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广东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做好深圳医疗援疆工作,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部署,协同深圳市卫健委推动落实,深圳眼科医院、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深圳狮子会等组织优秀专家团队跨越万里赴喀什,为当地白内障患者送来光明。2023年至今,先后4次来到喀什开展光明行活动,累计为500余人免费开展白内障手术。

  接下来,深喀两地将正式签署帮扶协议。自2024年起,深圳将每年派出一名高水平眼科医生,以柔性援助形式来到喀什支援,力争三年内实现以白内障手术为标志的手术技术落地喀什,不断强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为喀什诊疗水平的提升作出贡献,为喀什人民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付出努力。

  据新疆日报消息,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8月12日发布《关于“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的公示》,包括4名“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10名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其中,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原护边员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入选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

  2022年1月2日,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老人与边境民警、护边员一同升国旗、唱国歌。(图片来源:新疆日报石榴云客户端)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男,塔吉克族,中共党员,1952年5月生,新疆塔什库尔干人,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原护边员。在帕米尔高原上,巴依卡一家三代70年守卫边境,在生命禁区为官兵指向带路。

  上世纪50年代初,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父亲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自告奋勇成为当地第一位“牦牛向导”,并主动和边防军人一起护边。1972年,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再也走不动了,把接力棒交给了儿子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不要让界碑挪动一毫米。”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自1972年为边防官兵当向导开始,37年间,他巡逻700余次,行程3万多公里,一次次帮助边防官兵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是官兵眼中的“活地图”。

  38年后,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也老了,他把这根海拔最高的“接力棒”交到刚刚服役归来的儿子——时年25岁的拉齐尼·巴依卡手中。拉齐尼·巴依卡从此开始16年护边时光,直到生命最后一刻——2021年1月4日,拉齐尼·巴依卡纵身跳下冰窟解救落水儿童,孩子得救了,他不幸牺牲,用生命托举生命的帕米尔雄鹰,永远留在了41岁……

  如今,70多岁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和家人仍旧坚守在高原,传承着“帕米尔雄鹰”的精神。(阳海军 杜澎)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本文地址:http://www.zibocpa.cn/ershouqiche/2024/skwls_gm__scgaxdrksdyxfmzhx_s_j_78115.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