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汽车

科协之声丨“青科”跨界要又专又博

2025-02-04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技术交叉的深度需求,多学科交叉成为未来科技发展的主流,青年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在跨界交流中展现出了无限潜力与活力。

  北京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青年科技人才的作用不可忽视。第27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近30场青年科技人才跨界交流活动,不仅是一场科技与智慧的盛宴,也是青年科技人才的一次“跨界之旅”。

  跨界交流让青年科技人才站上舞台,“唱主角、挑大梁”,共同探讨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协同开展基础和前沿科学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系统集成创新,为促进北京市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

  那么,青年科技工作者应该怎样利用跨界交流的机会,促进个人成长呢?首先要认识到,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技术创新、产业发展,都不可能“全部通吃”,而是需要明确自己的“界”。在这一前提下,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专,即深入研究某一领域,把握其核心价值。青年科技工作者需要选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并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对该领域进行细致入微的探索。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逐渐积累起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优势。而要做到专,就需要具备持之以恒的毅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敏锐的问题意识,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坚定,不断推动自己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博,则是在专的基础上,广泛涉猎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跨界交流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拓宽视野、了解其他领域最新进展的机会。要做到博,就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包容的胸怀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主动吸收和借鉴其他领域的优秀成果,为自己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

  专与博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关系。通过深入研究某一领域,可以积累起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跨界合作提供坚实的基础;而通过广泛涉猎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可以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为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青年科技工作者在跨界交流中,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同时积极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实现专与博的有机结合。

  当然,在跨界交流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由于不同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存在差异,可能会导致沟通障碍和合作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如何在专与博之间找到平衡点也是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青年科技工作者需要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专长,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和专家,积极寻求合作和共赢的机会。同时,还需要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发挥1+1>2的效果。

  跨界交流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与持续投入。作为北京地区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北京市科协一贯重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通过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举办青年学术演讲比赛、成立青年科技人才协会等方式,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搭建学术研讨、科学普及、国际交流、决策咨询以及社会化服务等各类平台。这些举措促进了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推动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建设。

本文地址:http://www.zibocpa.cn/SUVqiche/2025/kxzsg_qk_kjyyzyb_86768.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