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汽车

强援来得正是时候!第二批055传出好消息补齐两栖打击群短板

2024-02-16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解放军第二批055型万吨驱逐舰传出新消息,两栖打击群的短板被补齐,这下子美军又要开始焦虑了。

  前言:首批055万吨大驱首舰南昌舰在2017年下水,2021年形成战斗力。随后,短短3年时间里,8艘055万吨大驱全部下水。在此期间,中国造船业不断有新的纪录诞生,先是2018年里三艘055下水,大连造船厂更是一天内下水2艘万吨大驱。

  第一批8艘055万吨大驱下水后,中国并没有放缓发展速度,经过一两年的沉淀后,再次掀起了新一轮军舰建造的高峰,第二批055万吨大驱也提上了日程。

  据大公报报道,第二批055万吨大驱正在加速建造。去年5月,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发布了采购清单,为055万吨大驱配置火箭弹系统。去年年底,第二批055首舰下水,第二艘舰船也即将下水。

  从外观和武器配备来看,第二批次的055万吨大驱和第一批次基本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拥有112单元垂直发射装置,130毫米舰艏主炮等。

  第二批055万吨大驱主要的改进是在雷达、动力系统方面,优化了雷达的探测范围,提升了电子战、卫星导航等系统,从整体上提高了055万吨大驱的态势感知能力。

  此外,055万吨大驱也将在舰艇编队中承担重要的打击任务。其拥有的112单元垂发装置,能够发射“鹰击”反舰导弹、“红旗”防空导弹、“鱼8”反潜鱼雷,同时还能发射“长剑”巡航导弹,对陆上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事实上,不仅是性能强悍,055万吨大驱的实战能力也很强。此前,央视报道称,“南昌”号驱逐舰在前往西太平洋的训练途中,单独抵近美军航母打击大队,演练了使用舰载反舰导弹锁定美军航母,即便在美军强电磁干扰的情况下,依然能跟踪美军航母,并与后方舰队保持联系,再一次证明了055万吨大驱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如今,经过优化后的第二批055万吨大驱,相比第一批肯定只强不弱。

  众所周知,第一批次的055万吨大驱率先装备了北海舰队和南海舰队,因为辽宁舰和山东舰分别服役北海舰队、南海舰队,055万吨大驱优先为航母战斗群保驾护航,因此就顺势装备了这两个舰队。

  值得一提的是,身为对外干涉、维护国家利益的利剑,一支功能完善的远洋海军必须拥有强大、可靠的两栖打击群,搭载部队进行登陆作战,同时还要求两栖打击群具备一定的防空、反舰和反潜能力。台湾问题的存在,对我国的两栖打击群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海军舰队中,东海舰队以跨海登陆为首要任务。

  目前,东海舰队的主力型号是075型两栖攻击舰、052D型驱逐舰和052C型驱逐舰,还没有万吨大驱,因此,有分析称,第二批次的055万吨大驱将优先服役东海舰队。

  在将来的水面舰艇编队中,055万吨大驱将成为防空指挥中枢,利用强大的探测能力,指挥多艘052D拦截来袭目标,为075提供防空保护,同时对陆地目标进行打击。055万吨大驱的出现,将极大的增强两栖打击群的立体化火力体系,彻底补齐两栖打击群的短板,强化解放军的渡海作战能力。

  此外,随着技术的成熟,原本单一的直升机也发展出了各种型号,其中的武装直升机更是被视为强大火力的象征,中国在该领域也取得了不小的突破,两栖打击群的战力进一步提升。

  一直以来,解放军将055称为大型驱逐舰,但这个定位与传统的051、052系列驱逐舰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美国方面则认为,055万吨大驱在中国海军中的位置,类似于美军的巡洋舰,既充当编队的防空指挥舰,也是对陆打击的主力平台,搭配数量不同的052D型驱逐舰,配合航母组成不同规模的航母编队,执行各种作战任务。

  目前,解放军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即将进行海试。外界普遍认为,福建舰将在2025年进行海试,2026年交付部队。这样一来,就意味着解放军需要更多的055万吨大驱来组成不同的航母编队。因此,第二批055万吨大驱的交付时间可能与福建舰服役差不了太远。届时,福建舰与第二批055万吨大驱,再加上052D和054A,实现中国海军战力的进一步提升。

  当前国际局势复杂,中国面临的挑战和威胁也在日益增多,面对周围严峻的局势,我们不得不做出最坏的打算。而现代军舰建造流程长,从下水到形成战斗力也需要一段时间,在战时紧急建造军舰,显然满足不了作战需求。因此,一旦冲突爆发,海军更多依靠的还是现役的作战舰艇。

  换句话说,现代海战打的是存量,是海军现有的装备规模,这也就要求解放军必须有足够强的实力,对舰艇性能、数量和作战人员的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今,随着第二批055万吨大驱相继下水,中国海军的实力将更上一层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www.zibocpa.cn/SUVqiche/2024/qyldzssh_dep055cchxxbqlqdjqdb_69192.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